时间:2020-06-04 17:29来源:作者:点击: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不少家长抱怨说,孩子挺聪明的,也挺努力的,可是怎么就是考不好呢?关于这点,优妈想说,其实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是有多聪明,而是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创造性,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会随时阻碍孩子学习取得进步。
如果你家孩子学习时有这6个坏习惯,一定要当心了,再不改就晚了!
学习不主动
老师不检查,课文就不背;家长不问,作业就不写。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也不积极与同学讨论。很多孩子在学习时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学习完全不主动的状态,不管学什么都需要别人的监督和催促。
无疑,学习不主动就会处于被动。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会形成敷衍、拖延的态度,最后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家长不妨多与孩子谈心,跟孩子聊聊人生目标与梦想,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同时,多多鼓励孩子,在孩子考差时不妄加责备,逐步帮孩子树立起能学好的信心。
学习没时间观念
明明有两天假期,非要等到去学校的头天晚上才开始做;一张卷子总共100分,却磨磨蹭蹭地做了2个小时;今天学1个小时,明天几分钟,后天干脆不学了......
大部分孩子在学习时对时间没有概念,完全凭心情好坏来随意决定做不做,什么时候做。这样拖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孩子该复习的没复习,该写的没按时写完,反而还浪费了一大把时间。
所以,在平时写卷子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看菜吃饭,看分答题”的习惯。也就是说,这道题有多少分,我们就用多长时间来写这道题。超过时间了,就要赶紧切换到下一道题,切不可过久卡在一道题上。
或者,在孩子平时背书或写作业时,也应该牢记“按时”。比如,每天固定多长时间去学数学,在哪个时间段去背书等等。
学习时心有杂念
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戴耳机哼着歌;或是,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手机;或是,上课时经常发呆、吃零食,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不难发现,孩子听着歌,做作业的速度就慢了,出错率就高了;玩玩手机,书看的不仅慢,还容易忘;上课干别的,老师讲什么就不知道了。
要知道,一般人是不可能同时高效做好两件或多件事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是孩子学习时最重要的品质。倘若在学习时总是一心二用,瞻前顾后,学习的效率不可能提高。
不妨,告诉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先静下心来,一件一件事慢慢来。
学习毫无计划
几乎所有考不好的学生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后不总结。每天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完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很少去根据自身情况认真规划一下每天到底做什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明确缺乏学习的目标,是不可能真正学好一门功课的。没有学习计划的孩子,一会做这个,一会做那个,甚至根本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
相反,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他们每天有每天的安排,每周有每周的任务,每学期有每学期的目标。
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家长就必须告诉孩子计划的重要性,并帮助孩子订立合理的学习规划。
有错不改
大部分学生都有偷懒的心理,习惯去对答案,但在对完答案后不去找出做错的原因,也不对做错的习题进行整理分析,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做错。
所谓“温故而知新”,定时回头去查看做错的习题,并想想当时做错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归纳总结。
在这里,优妈给各位家长一个建议:及时督促孩子建立一个习题纠错本,把做错的题目都抄写一遍,附上当时做错的思路,以及更正后的正确答案,并标注自己做错的原因。
同时,把一些经常容易混淆、忘记、弄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定期进行回顾总结,并找出一些相对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思考
考试时最常见的一种学生就是学习成绩非常不稳定,这次题简单点,能考到前十名;下次题难了些,立马掉到了30名开外。
不难发现,这样的学生在做作业时总是喜欢去翻阅参考书,时间久了,对书本的依赖性增大,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下降了。下次遇到题型有所变换,立马就不会了。
还有一种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喜欢思考,总是静静等待正确答案的公布。遇到不会的,不是去看标准答案,就是直接去抄袭别人的答案。
然而,很多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强大的逻辑性,长期不思考,大脑就会生锈,成绩自然就考不好。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拥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起来事半功倍。
只要家长愿意督促孩子改掉上述不好的学习习惯,考好那是迟早的事。也许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就能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