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爱顶嘴是什么心理

时间:2020-06-04 12:56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孩子越来越爱顶嘴是怎么回事?孩子爱顶嘴是叛逆的表现吗?为什么孩子会频繁的表现出顶嘴、叛逆的行为呢?

周末和几家朋友一起带孩子们去山里漂流,燕子家5岁的小男孩儿,在一群孩子中表现挺突出的,小嘴儿能说会道,几个大人都很喜欢他。

聊天的时候大家夸赞小男孩儿善于沟通,燕子却道出了自己的烦心事儿。

她说儿子愿意沟通的时候是挺会说,但面对妈妈,好多时候压根不愿沟通。

“我说不许干什么,他就偏要干什么,特别爱顶嘴,甚至不说为什么,只一句——我就要这样。”

为什么孩子会频繁的表现出顶嘴、叛逆的行为呢?

相处近两天,母子间的沟通方式,似乎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燕子对孩子说出口的每句话,基本都是这样的句式:

“你不要……”,“你应该……”,“你必须……”。

简单地说,肯定句太多,全是命令。

◆ ◆ ◆

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家长都是这样,出于爱子本能,每时每刻都想替孩子做出更优化的决定。

可孩子们却毫不领情,执拗的坚持。

一定是他们还没有长大,不懂道理!

哦不,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他们长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有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加清晰的事物判断,有了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诉求。

我在行程结束前,对燕子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会愿意总按着另一个人的要求行事。就好比咱们在职场,领导总是把‘必须’挂在嘴边,不容反驳,那么哪怕他是对的,咱们也会在心里暗骂傻×吧!”

孩子的心理和成年人的心理多有共通之处,你不能接受的沟通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自然也想要反驳。

◆ ◆ ◆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不论什么时候,当家长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Power Struggle)。

权力之争会把家庭变成一个不平等的战场,没有沟通、没有合作,只有怒气和争斗,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过的不开心。

“我没有想要争夺权力的意思,我只是‘为他好’。”

是的,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是正确的,劝导是合理的,建议是科学的,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是“为他好”。

表面上一切都合理的无懈可击,但内里却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尊重。

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

而缺少平等,又怎可奢求一个孩子在觉得自己权力受侵犯的时候,去理性思考这种侵犯是否是“为我好”呢?

于是,反抗和叛逆只是自然反应。

这点不必深谈,我想咱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过多过少都曾有过这样的分歧和经历吧。

◆ ◆ ◆

面对矛盾时少控制、多放手,少命令、多沟通,少用肯定句、多用设问句。

你会发现,那个爱顶嘴的孩子,也并不会那么执拗,而是非常的通情达理。

第一,保持淡定,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natural consequences)

自然后果,是指大人不参与的情况下,孩子的行为带来的直接结果。允许自然结果的发生,更能让孩子直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

分享一段我和六六的分歧经历。

有一次要去一个儿童拓展中心玩,由于里面的玩具多半需要爬高上低,我就给她选了一套利索的裤装。

但她完全不顾我的解释,吵着闹着要穿公主裙,来来回回只一句“我就要穿”。

眼看出门要晚了,我心里急的不行,几乎脱口而出就要是“为你好你不听,到那有你后悔的。”

但话出口前我想了一下,换了种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你既然非要穿这条裙子,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妈妈再提醒你一次,穿裙子在那里玩会很不方便,裙尾太长会踩到。你要有心理准备,玩的不尽兴也别生气。”

就这样,六六穿着公主裙欢欢喜喜的出门了。

但在拓展中心的结果可想而知:爬高,踩着裙摆,只得下来,玩的不尽兴。

但是确实,她做到了没有再生气和哭闹,因为这一切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而之后有次再去玩,她就主动要求穿裤装了。

孩子越来越爱顶嘴是什么心理

第二,鼓励孩子参与,找出折中解决方案(Engage Kids in Problem-Solving)

和孩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与其坚持让孩子服从,不如退一步,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不是在“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而是协商出来的折中方案。

比如一个有轻微洁癖的朋友,每天都要收拾屋子。

但孩子大了,她想着手锻炼孩子自己做家务的能力和意识,便要求上初中的女儿按照她的标准,每天把自己的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

孩子被照顾惯了,猛地让自己动手,而且高标准严要求,自然满肚怨言。

母女俩每天因为这个事情吵吵闹闹,妈妈怪女儿顶嘴,女儿嫌妈妈管的太多。

我听朋友抱怨起这个事情,就建议她和女儿进行一次“友好协商”。

在各自决定合理的范围内,各退一步,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后来得到的消息是,朋友和女儿协商约定:

允许女儿周一到周五不整理自己的房间,妈妈也不会去收拾。周末设立一个“房间参观日”,欢迎妈妈来参观整理好的房间。

据说实行了一段,效果很好。

折中不是妥协,而是家长和孩子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得出的最适用条款,往往可以最有效的解决问题。

第三,避免指令,给孩子提供选择(Offer Choices)要让孩子进行某种行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授予指令,而是加以引导。

可以给孩子提供至少两个选择方案,这两个选择都可以达到目标。

比如想让孩子自己去收拾满地的玩具:

“宝宝,你是想自己把玩具送回它们的家,还是要和妈妈合作帮它们送回家呢?”

这个时候,原本不愿去收拾玩具的孩子,通常也会在选择中提升参与热情。

比如想让孩子去剪头发:

“头发长长了呢,你是想现在剪头发,还是想等明天更热的时候剪头发?”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选择了明天,那么第二天就要坚持遵守约定,因为说好的事情是一定要实现的。

比如想让孩子去看书:

“家里有好多书啊,你是想看小猪佩奇的故事,还是葫芦兄弟的故事?”

唤起孩子选择的兴趣,效果比不停的重复“你去看书吧”要好的多。

◆ ◆ ◆

实践过以上三点“实战技能”,就可能逐渐消弱家长身上的控制性和孩子身上的反抗性。

出现“暴躁的家长”和“顶嘴的小孩”的概率自然会减少。

尊重孩子,是平等对话的先决条件。

我们要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站位,只有把自己置身引领者而不是独裁者的地位,才能平等的对待孩子。

当我们抛弃“为你好”的怨念,摒弃居高临下的态度,从眼神到心灵都做到和孩子平视,那么孩子回报我们的,也将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面对孩子顶嘴,叛逆,家长很容易会觉得是孩子的错,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是家长不恰当的沟通方式,把孩子逼到了那个对立面去。周末的经历,让我的这种感受越发明显。燕子儿子是一个很讲道理也很有礼貌的孩子,语言表达也很好,但面对妈妈永远颐指气使的语气,他就呈现了爱顶嘴,叛逆的状态。发这篇稿子,也是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当孩子呈现出越来越爱顶嘴,偏执地说“我就要这样”时,我们是否要想想,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沟通方式的差异,可以让沟通对象完全成为两个人。周末在郑州,和以前机关的老同事聊天,说起单位的一些老朋友,感慨万千。有个女孩儿,刚进单位时,遇到一个非常有领导艺术的处长,那时候她的表现在我们这些年轻人中是非常突出的。在我离开单位前,大家都轮岗换了部门,和她闲聊时偶尔听过一些她对新处长沟通方式的不赞赏,好几年后的现在,她似乎已经完全放弃成为上进的自己了。我们和孩子之间,并非领导关系,但有些感受也是相通的,因为做家长的,会更容易想要行使父母这个身份给我们的权力。

时刻记着,我们是引领者,而非独裁者。如果曾经我们也被父母专制过,回想下当时的感受,对面孩子多份将心比心,或许就更清楚和孩子沟通时该怎样做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好妈妈网—如何做一个好妈妈|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