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知识专题_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

时间:2021-04-24 12:18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专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知识专题_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

什么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ICP发病率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1.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

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雌激素可使Na+-K+-ATP酶活性下降,能量提供减少,导致胆酸代谢障碍;雌激素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流动性降低,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使胆汁流出受阻;雌激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胆汁回流增加。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ICP的发生。临床研究认为,雌激素不是ICP致病的惟一因素,可能是雌激素代谢异常及肝脏对妊娠期生理性增加的雌激素高敏感性引起的。

2.遗传与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ICP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冬季发生率高于夏季,且在母亲或姐妹中有ICP病史的妇女中ICP发生率明显增高,表明遗传与环境因素在ICP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3.药物

一些减少胆小管转运胆汁的药物,如肾移植后服用的硫唑嘌呤可引起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发病原因

近20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ICp的发病机制研究。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是根据大量的流计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实验事工作研究,可以认为其发病与雌激素及遗传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证据在临床上根据流行病学的观点有很多表现提示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诱发icp的原因。现列举如下:icP多发生于妊娠的晚期,正值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期;ICP在双胎中发生率较单胎中明显增高,约5~6倍;应用含雌激素及孕激素的避孕药物妇女中发生胆汁淤积的表现与ICP的症状十分相似;应用避孕药的妇女妊娠时发生ICP再次妊娠时复发率较一般的更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表现

1.瘙痒

几乎所有患者首发症状为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约80%患者在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极少侵及黏膜。这种瘙痒症状平均约3周,亦有达数月者,于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缓解、消失。

2.其他症状

严重瘙痒时引起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3.体征

四肢皮肤可见抓痕;10%~15%患者在瘙痒发生数日至数周内出现轻度黄疸,部分病例黄疸与瘙痒同时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同时伴尿色加深等高胆红素血症表现。ICP孕妇无急慢性肝病体征,肝大但质地软,有轻压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查

1.血清胆酸(胆汁酸)测定

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甘胆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为3:1,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

2.肝功能测定

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ALT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

3.病理检查

产后胎盘病理检查可见胎盘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黄色和灰色斑块,绒毛膜板和羊膜有胆盐沉积,滋养细胞肿胀、数量增多,绒毛基质水肿、间隙狭窄;ICP患者肝组织活检见肝细胞无明显炎症或变性表现,仅肝小叶中央区胆红素轻度淤积,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及胆栓形成。电镜切片发现毛细胆管扩张合并微绒毛水肿或消失。

孕妇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率是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妊娠后体内雌激素代谢失调有关。妊娠后,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造成某些孕妇肝细胞内酶的异常,导致胆盐代谢能力的改变,造成肝内胆汁淤积。当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时,就可出现黄疸。又由于胆盐存积于皮下,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就产生了瘙痒症状。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家族性的特点,常常母女或姐妹都会发病。本病国内发生率约为2%~4%。不少文献报导ICP有家族性发生的倾向。1965年Hcfzbch报告1例典型的家族性ICP病例,患者第一,二,三次妊娠均有严重瘙痒,第四胎为ICP,产后恢复正常,但在服用避孕药norethindrone及mestranol后黄疽重视,停药20天后消退,患者母亲6次妊娠均有瘙痒,其姊2次妊娠亦均有黄疽,分娩后消退。1976年DePagier报道一个家族四代133名成员中,有4例发生ICP有9例在孕期出现病痒或黄疽,有2例在口服避孕药后出现瘙痒。1983年又对一个五代50人容易发生ICP的家族中的三代18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作了详细研究,对其中临床上有迹象的对象(包括男性)进行口服固醇类激素激惹试验和组织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ICP的亲代遗传是按照孟德尔优势遗传的模式进行的。因此Holzbach认为本症确有遗传的特点,家族中的男性可以是携带者,其表型是被抑制的。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

ICP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或瘙痒与黄疽同时共存,分娩后迅速消失。瘙痒瘙痒往往是首先出现的症状,常起于28~32周,但亦有早至妊娠12周者。报道的250例中,除去开始时间不详的6.4%以外,瘙痒起始于早期妊娠(孕12周以前)中期妊娠(1-2周)及晚期妊娠(28~40周)者各占1.2%23.2%及69.2%。瘙痒程度亦各有不同,可以从轻度偶然的直到严重的全身瘙痒,个别甚至发展到无法入眠而需终止妊娠。

手掌和脚掌是瘙痒的常见部位,瘙痒都持续至分娩,大多数在分娩后2天消失,少数名1周左右消失,持续至2周以上者罕见。黄疸瘙痒发生后的数日至数周内(平均为2周)部分患者出现黄疽,在文献中ICP的黄疸发生率15%~60%,吴味辛报告为55.4%,戴钟英报告为15%。黄疸程度一般轻度,有时仅角膜轻度参染。黄殖持续至分娩后数日内消退,个别可持续走产后1月以上;在将发生黄值的前后,患者尿色变深,粪便色变浅。其他症状发生呕吐、乏力、胃纳不佳等症状者极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

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根据实验室检查,ICP诊断并不困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鉴别诊断

诊断ICP需排除其他能引起瘙痒、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若患者出现剧烈呕吐、精神症状或高血压,应考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子痫前期;转氨酶水平轻、中度升高应考虑妊娠合并肝炎,尤其是妊娠合并慢性肝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方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可疑者应及时作肝功能和血清胆酸的测定。本病孕妇的血清转氨酶可轻度或中度升高,上升的幅度约为正常值的2~3倍。血清胆酸增高是诊断本病的敏感指标,其升高的幅度常可为正常孕妇的10~100倍,而且,血清胆酸的增高比瘙痒、黄疸的发生时间要早,所以,不少医院常在妊娠28~30周时,常规检测血清胆酸,作为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筛查,以便早期捡出本病,及时采取医治措施。本病确诊后,可服用消胆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药物,中药茵陈汤加减也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血中胆酸水平及其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除药物治疗外,还需注意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并且应认真进行胎动计数,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加强胎儿电子监护及腹部B超检查,以监测胎盘功能和胎儿情况。妊娠35周后应住院监护胎儿安危,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及时处理,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以免在延长孕期过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猝死的严重后果。分娩过程中,应加强胎儿监护,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并作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对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宫产术结束分娩,以确保新生儿的良好预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概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难以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本病具有复发性,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ICP发病率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症状

1.瘙痒。几乎所有患者首发症状为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约80%患者在30周后出现,有的甚至更早。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白昼轻,夜间加剧。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但极少侵及黏膜。这种瘙痒症状平均约3周,亦有达数月者,于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缓解、消失。

2.其他症状。严重瘙痒时引起失眠、疲劳、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3.体征。四肢皮肤可见抓痕;10%~15%患者在瘙痒发生数日至数周内出现轻度黄疸,部分病例黄疸与瘙痒同时发生,于分娩后数日内消退。同时伴尿色加深等高胆红素血症表现。ICP孕妇无急慢性肝病体征,肝大但质地软,有轻压痛。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带来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无明显危害,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通常于产后1~2周可自行消退。部分产妇可因肠道内胆汁酸减少,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引起某些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生产后出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胆酸可以刺激子宫及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过早激发子宫收缩,引起早产。资料显示,本病引起的早产发生率约为36%。由于胆酸的影响还可引起胎盘绒毛间隙体积减少、滋养细胞水肿等病理改变,造成母儿间氧和营养物质交换的障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缺氧,甚至可发生胎死宫内的严重后果。胎儿的宫内死亡常常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测。资料显示,本病围产儿的死亡率约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于本病对围产儿的严重危害,已将本病列为高危妊娠,以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重点是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

1.一般处理

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给予间断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定期复检肝功能、血胆酸、胆红素。

2.药物治疗

能使孕妇临床症状减轻,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的药物有:

(1)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的首选药物。该药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胆汁淤积,保护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脏。临床中可改善ICP的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2)熊去氧胆酸服用后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重吸收,降低胆酸,改善胎儿环境,从而延长胎龄。瘙痒症状和生化指标均可明显改善。

(3)地塞米松可诱导酶活性,能通过胎盘减少胎儿肾上腺脱氢表雄酮的分泌,降低雌激素的产生,减轻胆汁淤积;能促进胎肺成熟,避免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使瘙痒症状缓解甚至消失。

(4)苯巴比妥此药可诱导酶活性和产生细胞素P450,从而增加胆汁流量,改善瘙痒症状。

3.产科处理

(1)产前监护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无刺激胎心监护(NST)试验,必要时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以便及早发现隐性胎儿缺氧。NST、基线胎心率变异消失可作为预测ICP胎儿缺氧的指标。每日数胎动,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10次,应警惕胎儿宫内窘迫。定期超声检查,注意有无羊水过少。

(2)适时终止妊娠孕妇出现黄疸,胎龄已达36周、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有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窘迫者应及时终止妊娠。应以剖宫产为宜,经阴道分娩会加重胎儿缺氧,甚至死亡。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ICP患者伴发明显的脂肪痢时,脂溶性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致使凝血功能异常,导致产后出血。

2.对胎婴儿的影响: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可发生胎儿窘迫、早产、羊水胎盘胎粪污染。此外,尚有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

诊断ICP需排除其他能引起瘙痒、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若患者出现剧烈呕吐、精神症状或高血压,应考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子痫前期;转氨酶水平轻、中度升高应考虑妊娠合并肝炎,尤其是妊娠合并慢性肝炎。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预防

1.有研究表明,通过补充一定量的钙、维生素C、维生素E、硒,都有利于ICP的预防。一般来说,营养良好的准妈妈发病率明显会低于营养欠佳的准妈妈。

2.经常按摩双脚的十二指肠(位于双足底第跖骨近端)与右脚的胆管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因为胆汁是通过十二指肠进入肠道,如果这个区域出现功能状态不佳就会导致肝胆排泄不畅而使胆汁淤积。

3.准妈妈要保持情绪平稳,饮食要清淡,不乱用药。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食疗

1.大杏仁双耳沙拉

食材:杏仁10颗、银耳3朵、木耳(干)5朵、圣女果2个、枸杞子10粒、黑胡椒1/2茶匙、苹果醋1勺、粗盐1茶匙、蜂蜜少许、橄榄油3勺。

步骤:

(1)银耳洗干净切成小朵泡发。

(2)黑木耳洗干净泡发。

(3)放入容器中,小番茄对半切开,点缀其中。

(4)另外拿一个碗先加入1汤勺果醋,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用量调整,只要保证油和醋的比例是3:1即可,加入海盐、黑胡椒碎拌匀。

(5)干银耳和干木耳用凉水泡发,再用热水焯一下至软。

(6)后放入大杏仁,食用前淋上调制好的油醋汁即可。

(7)装盘摆形状,一道美味又好看的佳肴诞生。

推荐理由:黑木耳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适量吃些能够补充全面营养,但也不可多吃。

2.虾仁豆腐泥

食材:豆腐50克、胡萝卜20克、虾2只、姜汁适量、肉汤适量。

步骤:

(1)肉汤烧开,放入洗净的豆腐,边煮边用器具压成豆腐泥。

(2)虾洗净去头、壳和虾线剁成虾泥。

(3)加一点姜汁搅匀,胡萝卜去皮切成细末。

(4)豆腐汤煮开后,放入胡萝卜末、虾泥煮熟即可。

(5)胡萝卜末、虾泥煮熟即可。

推荐理由:豆腐和虾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能帮助人体骨骼、牙齿健康生长。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

3.香蕉紫薯沙拉

食材:紫薯100克、黄瓜少许、圣女果适量、沙拉酱适量。

步骤:

(1)紫薯洗净、去皮、切块,入锅隔水蒸10分钟,蒸好的紫薯趁热用勺压成泥状。

(2)香蕉剥去皮,用小刀切去两端,横着挖去中间果肉的1/3。

(3)将紫薯泥填在香蕉挖空的部分。

(4)将圣女果和黄瓜切好备用。装饰在盘子周围,吃的时候拌上沙拉酱。

推荐理由:紫薯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种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C、B、A等8种维生素和磷、铁等10多种天然矿物质元素,具有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等功效。并且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具有一定预防高血压、减轻肝机能障碍、抗癌的功能。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好妈妈网—如何做一个好妈妈|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