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4 17:27来源:作者:点击:
当孩子的强迫症发作的时候,可以促使其有意识地用手腕上的橡皮筋来弹自己,从而克制强迫行为,通过外力的作用来阻止强迫症的发作。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但是监督者,更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治而治,事实为真”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认知疗法要求患者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到头脑中这些不合理担心的错误性。但因为长期以来的恐惧已经深入到潜意识中,所以想要一朝一夕改变,并非易事。
在一些比较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如获悉亲人或同学患重病或死亡,考试不理想,受到老师严厉批评或父母的惩罚等情况下,患儿易出现强迫症状。
调查表明,部分患儿的父母往往就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遇事优柔寡断、事后爱反复检查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于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刻板规矩等,都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有人发现一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不平等可能与强迫行为有关,这说明患儿可能有易患强迫症的先天素质。
儿童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家长要帮助儿童用意念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并告诉儿童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做到这点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毅力,经过反复训练,多数儿童的强迫现象才会逐步消失。
对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强迫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帮助矫正。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把对抗刺激与强迫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强迫行为相对抗,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
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如果强迫症患儿的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儿童也会患上强迫症,儿童患上强迫症将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很多患儿没有接受及时治疗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对儿童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了解的不是很全面。
强迫思维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控制不住地要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或是一些让人不安有违伦理道德的内容,如果遇到这样的内容患者会感到非常自责。强迫行为,最常见的就是洗手,或者关门,关水电煤气这些东西。要注意的是,普通人也会有这些所谓的强迫行为,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普通人不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毫无必要但无法控制,不存在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而是心安理得地去进行这些行为。
前者过度在意清洁,达到了非理智的程度,有时候明知已经干净了,但是还觉得脏。与其说是喜欢清洁,不如说是一种被污染的恐惧。后者,往往有各种有关性的念头和想法,多数和青春期阶段不合理地认识性有关。他们内心总有一种观念,认为性是肮脏的是罪恶的。而性其实仅仅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在青春期开始出现,伴随人的一生。过度压制本能的欲望,否定正常的欲望,就会产生强迫症状。
家长主要应该注意,在这个阶段,孩子在逐渐发展成人的特征,无论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是如此。在心理上,需要更独立的见解,需要把他们更多地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所以,这个时期,家长不宜过于严厉地压抑孩子,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逆反心理,给孩子更多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空间,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只要求孩子学习,应该让孩子全面发展,多和同学来往,也包括异性同学的适当来往,这些都是有益的。在身体上,孩子会出现对性的朦胧的需求,或者手淫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必过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