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4 18:40来源:作者:点击: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用“呵呵”的声音与婴儿交往,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以笑作答,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给他一个充满爱的温暖家庭,经常与他一起做游戏,让他有一种喜欢与人交往的态度。
多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带孩子访亲会友,扩大他的接触面,让他有机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并体验交往的乐趣。
语言是交往的工具,6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孩子会说话后,除了多听故事外,还要让他多讲故事,多编故事,有意识地训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懂礼貌、会合作、能分享、守规则等方面入手,教会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观点不一致时要商量,要遵守规则,输了不能耍赖等,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他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他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础,例如彼此真诚对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孩子的“交际”不是成人的“公关”,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让孩子学会和家人和谐相处是他人际交往的基础。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训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这些家长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例如识字多或英语说得好。
一些家长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当家长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家长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