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时间:2020-06-04 17:27来源:作者:点击:

导读:

尹建莉:孩子“偷”家长的钱该怎么办?

问=淘淘妈

答=尹建莉

淘淘妈

尹老师:

您好。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书籍和教育理念对我影响很大,教我学会了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们一些“小毛病”。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苦恼,就是我发现孩子在偷偷从我的钱包里拿钱出去花,我很担心孩子这样会不会养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将来“学坏”了,您说,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非常感谢您。

尹建莉

淘淘妈:

您好。

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偷偷拿家长钱的经历,这和他偷偷多吃一块糖或打碎一个东西而不告诉家长一样,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是幼稚年龄阶段的正常现象。如果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是正常的,孩子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即使这些“坏行为”没有被家长发现,也会自愈。

当然,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偷偷拿钱,不要假装不知道,除了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这件事,在钱的使用上和孩子达成共识,还要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进行积极的修订。

有些家长在金钱上对孩子管得非常严,从不给孩子零花钱,他们会对孩子说:“你想买什么跟我说,只要合理,我都给钱。”这个规定看起来碗大汤宽没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合理”或“不合理”,是家长来判断的,它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而且孩子有时会有些属于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跟你说,比如某个同学,尤其是异性同学过生日,孩子想送一个小礼物,如果他手里有一些零花钱,就不会为难。

对孩子控制太严,显而易见的潜台词是不信任孩子。信任不会让孩子变坏,相反,家长看管得越紧,孩子越容易找机会偷钱。如果你的孩子之所以没偷钱,仅仅是因为你把钱看管得紧,不让他有机会拿到,你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至少失败了一半。孩子如果能在自主消费上和父母取得共识,他就不需要偷偷摸摸,没有一个孩子天性喜欢干偷偷摸摸的事。

细节也很重要,可体现信任或不信任。在给孩子钱时,最好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到抽屉或父母的钱包里取出需要的钱数,不要检查,也不要用狐疑的眼光打量孩子是否偷偷多拿了钱。信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教育。诚实是本性,说谎是技巧,如果依本性能解决问题,他是不需要再动用技巧去解决的。

另外,家庭收入要对孩子透明。并非一定得让孩子知道存折上的具体数额,而是要坦然让孩子知道家中的财务状况。至于具体数额让孩子知晓到什么程度,这取决于家长自己。注意要提醒孩子,家庭财产数额是隐私,不可以讲给外人。孩子往往乐于和父母共同知道一桩自家的“秘密”,这样他有主人公感觉,觉得被尊重。无论如何,切不可用谎言来欺骗孩子。我认识一位家长,她丈夫月薪1万元,但她为了防止上中学的孩子乱花钱,就对孩子说爸爸每月只赚3000元。本来房贷都还完了,却对孩子说还有20万元的房贷。这样的谎话说得再天衣无缝,孩子也能慢慢察觉出来。所以当她向我倾诉,说她的孩子说谎、偷父母的钱出去乱花,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一个人之所以会“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多半是因为偶尔的过失被错误处理,一直有负面能量不断输送给他。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监督得很严,控制得很紧,一发现孩子偷钱,立即定性为“偷”,鄙视孩子,把孩子暴打一顿,警告,并开始像监督小偷一样监督孩子,一旦发现又有偷钱行为,不但暴打,而且去学校告诉老师,让老师做工作,或是吓唬孩子,要把他交到警察那里……这样折腾下来,孩子离小偷的身份就越来越近了。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一直在营造一个小偷,一个人才能最终成为小偷

对人性的不信任,可能是家长自我心理的一种投射,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以需要家长多反思自己。真正的教育准备是完善自己,在财富教育方面也一样,不但要求家长有好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有好的财富观。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好妈妈网—如何做一个好妈妈|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

备案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